top of page

中觀正見的要義

  龍樹菩薩的中道論承襲了《阿含經》的緣起中道和《般若經》的性空假名。《阿含經》裡的緣起中道, 是正觀緣起而離有無二邊的中道。

龍樹菩薩在中論有提到八不中論, 也就是「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首禮佛, 諸說中第一。」

龍樹菩薩認為宇宙的現象:

以生而言是不生亦不滅。
以續而言是不常亦不斷。
以我而言是不一亦不異。
以境而言是不來亦不出。

(現代科學的量子力學已經證明此說法)

  小時候, 大家都有種過小豆芽的經驗, 將一顆綠豆種子放到土裡, 澆水, 慢慢就會發芽, 那我們就用「由種子而發芽」的變化歷程, 來思索一下這個問題, 種子發芽的變化是大家用肉眼都可以觀察到的一種自然現象,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解釋其間的過程? 這過程是「種滅了而芽生了」的歷程嗎? 如果我們在有尋又有找的情況下, 去尋找什麼時候是種滅而芽生的關鍵點, 那我們會發現, 是找不到的, 其實這是一段慢慢在變化的歷程, 而芽生與種滅之中, 都依此相續性不斷的在變化。 而佛陀所教導的因果緣起, 其實在有尋有找的情況下, 也是找不到那個時機點的, 因為「因果」也是不斷在變化之中, 而這變化, 是我們認定假有為實相後的心識所創造的。

 如此一來, 我們就可以了解龍樹菩薩的「八不中論(緣起)」所要描述的, 沒有絕對的空, 也沒有絕對的有, 宇宙的萬事萬物, 是不斷的變化的, 是故, 佛陀以「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來描述其間的變化性, 而龍樹菩薩則以「八不」來申論「空」與「有」, 其實都是無有自性的, 因此來闡揚佛陀所說的非空非有的中道義。

  中論中有提到: 諸佛依二諦, 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 二第一義諦。 若不依俗諦, 不得第一義; 不得第一義, 則不得涅槃。 所以佛陀在說法時, 在言語中是含有二諦的, 凡夫因為被無名所遮蔽, 所以看不到真實, 於是只看到虛妄的世俗諦理, 而聖人所看到的則是第一義諦。

眾緣所生的法, 是依照各種緣起而成的現象, 佛陀並不否定, 反而利用了緣起的假名, 來詮釋諸法實無定性, 主要是要教導眾生, 不執著於實有, 也不執著於空寂, 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 在世俗諦中, 世間的一切現象, 雖然變化無常, 但是佛菩薩不破世間法, 反而讓眾生先安住於世間法上, 「先以慾勾牽, 後令入佛智」。 一步一步按部就班來 。

  凡夫因為不理解生滅, 斷常, 一異, 來去, 本性空寂的道理, 就容易落入邊見中, 無法在正見起信, 修菩薩行的修行人, 理應要對空正見有相當的理解與體會, 這樣在教化眾生時, 才不會被眾生所轉, 退失道心。 總而言之, 執著於空, 是有餘依涅槃, 並非真實的涅槃, 在理解中觀正見後, 繼續修證, 才能夠真正的進入佛的知見, 無餘依涅槃, 第一義諦, 這才是真正的涅槃實相。

最後作詩一首:

諸佛所說法,
隨順世俗諦,
非空亦非有,
聖解勝義諦。
諸佛無戲論,
說法隨眾依,
善巧立方便,
中觀為第一。

仙成師合十

中觀正見一.jpg
中觀正見二.jpg

藥師琉璃光王

                 

          圓滿您美好的人生

 

最完善的實修法門, 融入您的人生規劃, 提升您身心靈的滿足, 改善您的家庭和諧, 也提供滿足您物質現況的方法

 

  • Facebook Social Icon

© 2018~2025 By 玄成宮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