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風雨任飄搖

  人生在世, 不長不短, 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遭遇到惡劣的環境所帶來的痛苦, 這痛苦就像是抽乾了空氣般, 讓人難以呼吸與想要逃離, 但是躲得了一時, 卻也躲不了一世。 人臨命終時, 身體的四大假合分散, 而此時, 因為地, 水, 火, 風 的不調與瓦解, 感覺就像是全身的病苦同時發作般的遍滿全身, 在平時, 就連一個部位生病, 都能讓人痛得死去活來的, 更何況全身各處一起發病, 其痛苦可想而知, 而此時如果亡者, 沒有持戒, 忍辱與精進, 面對如此巨大的痛苦, 往往會生起無比的恐懼, 嗔怒, 貪著, 不捨與懊惱, 而這些執著的念力, 將是另外一段輪迴的起因。

  如果此人生平有做功德並且行菩薩道, 因為心念的感召, 臨終時仙佛接引, 則可以快速出離軀體, 免其痛苦。 而一般的人, 此時雖然看起來非常的平靜, 但是其實亡者的意識在極度的煎熬中掙扎著, 只是因為無法再支配著身體, 所以旁人是無跡可尋的。 釋迦摩尼佛忠告活著的人, 唯有在生平就要重視死亡, 如此才能夠真正的把握人生與輪迴。 人生的本質是由各種因緣的和合與分散而來, 所謂隨緣生起, 又隨緣滅去, 而這些因緣又是由我們的心念所成, 所以在修行的時候, 透過經行, 透過禪定, 透過智慧的啟發, 我們可以清楚的感知到各種因緣的和合與變化, 而我們要清晰的將我們的心與這些境界分離開來, 使心如同風中的磐石一般, 紋絲不動, 屹立不搖。 這樣子面對死亡的時候, 我們才有往生的把握, 這也是修行的主要目的。 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之中。

  在生命中, 每個人都在努力地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為了這些所謂的幸福付出了數不清的時光與精神, 既使時到今日, 這一種追隨感依舊沒有停歇, 讓人的心念疲於奔命, 而殊不知, 原來真正的幸福, 是在停止追求與盲目分別後, 那種平靜, 自在的清涼。 其實無論是快樂的或者是痛苦的, 這都是內心對外在所產生的一種境相, 當自己還在跟別人據理力爭時, 其實只是讓自己的心境跳進一個死胡同中; 但是如果我們選擇逃避痛苦, 那就好像自己跟自己的心玩捉迷藏, 帶著執著與分別, 我們又能夠躲到哪裡去呢? 所以佛陀教育我們要積極的面對自己的內心, 唯有不斷的訓練自己的定力與提高自己的智慧, 才能夠真正的認知到什麼才是生命的本質, 這樣才能夠徹底的治癒我們心靈的傷痛, 也才能夠真正的放下分別與我執, 獲得究竟的幸福。

  戒是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自度度他, 如此才是菩薩之本體。 有戒則修證不虛, 無戒則徒勞無益, 所以佛陀制定的戒律可以說是全面而且微細, 主要是希望戒律能夠將我們的妄想與分別心, 通過六度萬行, 給徹底的斷除。 如果一般人沒有這樣修的話, 當八風吹來, 利益, 衰減, 詆毀, 讚譽, 譏諷, 稱揚, 痛苦, 快樂等不斷的吹動我們的心, 我們很難不隨風飄零, 而七零八落的, 最終的結果就是流轉於生死中。 快樂, 沒有永恆的快樂; 痛苦, 也沒有永恆的痛苦, 這一切, 只是我們當下對於境界的感受罷了, 是故, 我們應該要不斷的提起我們的菩提心, 發起度化眾生的願行, 方是我們解脫煩惱的力量泉源, 你看那風車, 只要有風, 就不會停止轉動, 事實上, 心, 佛, 眾生, 本無差別, 所以在各種的困難的環境之下, 修行求道的菩提行, 會賦予人們更寬廣的胸懷, 因為它能夠吸收阻力, 轉化為能量, 正面的面對各種境界相, 不逃避, 不退縮, 不停的訓練自己, 直到真正的八風不動, 風雨無礙, 才可能有一天成為大樹一般, 為眾生遮風避雨, 無怨無悔。風雨任飄搖。

最後作一首新詩

白天的喧囂,
隨著夜的來臨,
被五光十色的燈火取代,
如此喋喋不休的絮語,
是愛與礙的一語雙關。


生命的本質,
原來是清淨又自在,
是誰跳進了染缸?
讓這拖泥帶水的雙翼,
再也無法自在翱翔。


國王的新衣,
再漂亮也是虛幻,
說穿了,
到最後還是自己要面對那赤裸的黑白。


風跟雨依舊在身邊搖擺,
而我駕著精進的法舟,
努力的前進著,
雨中任飄搖, 
清風送我飛。

仙成師合十

Rainbow Lake 2.jpg
Rainbow Lake.jpg

藥師琉璃光王

                 

          圓滿您美好的人生

 

最完善的實修法門, 融入您的人生規劃, 提升您身心靈的滿足, 改善您的家庭和諧, 也提供滿足您物質現況的方法

 

  • Facebook Social Icon

© 2018~2025 By 玄成宮

bottom of page